更新时间:2022-10-30 00:04:12

佛学大辞典
五怖畏

词:

五怖畏

解释:

五种之怖畏。怖畏,梵语vibhi^s!an!a。(一)见道以前之人所起之五种怖畏。又作五恐怖、五怖、五畏。即:(一)不活畏,又称不活恐怖。谓初学者虽行布施,但因恐惧自己不能过活之故,常积聚资财,未能尽施所有。(二)恶名畏,又称恶名恐怖。谓初学者为度化众生而同入酒肆等处,然未能安行自若,犹惧他人之讥谤。(三)死畏,又称死恐怖、命终畏。谓虽起广大之心而施与财物等,但仍怖死,故未能舍身。(四)恶道畏,又称恶趣恐怖、恶趣畏、堕恶道畏。谓恐惧造作不善业而堕于恶道,故恒处于怖畏中。(五)大众威德畏,又称众中恐怖、大众畏、处众怯畏。谓于王廷执理之处或善解法义之威德大众前,恐惧自己言行有失,而不能于其前为狮子吼。此五种怖畏,于入初地时即远离之。[杂阿含经卷二十六、旧华严经卷二十三、新华严经卷三十四、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九、十诵律卷五十二、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五、法华经玄义卷四上]

(二)当来世所起之五种怖畏。又称五恐怖。即:(一)不修身戒心慧,亦不能度他人修之。(二)复蓄沙弥,而未能令彼修身戒心慧。(三)为他人所依止,而未能令彼修身戒心慧。(四)与净人沙弥同住而不知三相,掘地断草,用水灌溉。(五)念诵三藏而前后杂乱。[十诵律卷四十九、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一之三]

(三)得一切智菩提心时所远离之五种怖畏。即:(一)不为一切三毒之火所烧,(二)不为五欲之毒所中,(三)不为惑之刀所伤,(四)不为有之流所漂,(五)不为诸觉观之烟所熏害。[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第三十六]


佛学大辞典工具简介

佛学大词典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术语、典故、典籍、专著、名僧、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

佛学大辞典工具使用说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