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30 00:04:12

佛学大辞典
东方思想

词:

东方思想

解释:

一般指以印度、中国、日本为中心的东方世界所特有之思想与思惟型态。自西方观之,欧洲以东之地所成立之思想,总称为东方思想。东方人由于受到季节风地带之风土等影响,颇能与自然协调,而非采取对立或支配自然之态度,然亦因此较缺乏逻辑思考、理性思考之精神,而倾向非合理的、情绪的思惟。此亦意味积极的自我意志较贫乏,而易于服从权威性,并容忍多种思想之存在,且其妥协、折衷之无定性质亦特别强烈。印度、中国、日本虽各自具固有思想与互异之特色,然佛教予彼等以显著而共通之思想特征,而形成东方人世界观、生命观、思惟型态之基本根干。

(一)印度:印度人特别重视事物之普遍共通性,且偏重抽象概念与繁杂事物之分类识别。于论理中,偏好否定之概念与媒介,尤其尊崇绝对者之肯定,及对未知性之把握。因此轻视特殊之个别性,而强调万物之一体观。亦常将现象之变化归入永恒性,故缺乏时间观念与历史认识,仅以谛观的、观照的态度取代之。又将行为主体之人类视为超个人,故富于民族观念,因而极端重视保守性之传统。爱好神话与诗,无视于自然科学之法则,而偏好空想、冥想。另于内在方面,特别关注心理学之内观。其人生观则以超现世之宗教为主,充满对万物生命之敬畏,然亦因之产生强烈的和平思想。

(二)中国:一般而言,中国人特别重视具体之知觉,故爱好文字、图解、具象概念,然亦不否定非论理之性格。此由禅宗之发达,与随之而来的艺术思想之特色,即可见及此一思想之表现。此外,富于时间的持续意识,故我国史学于早期即很发达;对同一思惟方法之持续性亦极强烈,故产生学问的传承性格之特征。相对而来者,则自由思想极其贫瘠。又爱好形式、典礼,故亦偏好美辞丽文、训诂与处世之学。其生活既以人类为中心,故在宗教方面亦呈现以现世为中心之人文、人本色彩。因此可说形上学较不易发展,而专注于天文、历法、占术等有关人类生活之研究。此外,特别尊重身分之秩序,及家族、国家之伦理。

(三)日本:日本人认为现象世界与现世之观点具有绝对之意义,故缺乏批判之精神,对于权威之追随,尤其不具批判性,而倾向不假思考之模仿。极重视人际关系,对于封建式之身分关系尤为重视,其特征可见于该民族的国家至上主义、宗派的派阀之闭锁性,以及对于具有特定权力者之绝对追从等。无所谓于民众之贫困,与自身矛盾的现实之保守倾向,故其天皇制度迄今犹存之原因,不特是浓厚的封建式之追随色彩所致。道德反省虽强烈,然持续性较薄弱,宗教感亦不深刻。思惟方式偏于非论理性,而倾向直观之情绪化,故较乏思想、艺术、学问方面之创造精神,而侧重于表象世界之建设。

西方之理性主义、近代思潮,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之民族自觉、解放运动等,在在都令对峙中之东西思想产生显著变革与思想内容之成长,故东西思想之对比与相互关系之研究,实为今后之重要课题。


佛学大辞典工具简介

佛学大词典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术语、典故、典籍、专著、名僧、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

佛学大辞典工具使用说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