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30 00:04:12

佛学大辞典
二戒

词:

二戒

解释:

依诸条件之不同,戒律可二分为如下十一种。(一)性戒与遮戒。前者戒性罪,后者戒遮罪。以之产生种种异名,称旧戒与新戒、主戒与客戒、性重戒与息世讥嫌戒、性重戒与离恶戒、性戒与离戒。[南本涅槃经卷十一、正法念经卷五十九、摩诃止观卷四]

(二)定共戒与道共戒。新译作静虑律仪与无漏律仪(道生律仪)。(一)定共戒,乃三乘圣者发色界定,自得防非止恶之戒体。(二)道共戒,为三乘圣者发得无漏道,自契废恶修善之律仪。于此,小乘有部与大乘唯识家所解不同。有部主张定共戒乃共色界有漏定,大乘则谓通于无漏、无色界;道共戒为共依无漏道,此二戒皆为随心转。(参阅‘戒’2896)

(三)止持戒与作持戒。指于戒律之止恶、修善二类。(参阅‘二持’204)

(四)善戒与恶戒。又称正戒与邪戒。(一)善戒指随顺世法、佛制,于身、口、意防非止恶。(二)恶戒指如牛戒、狗戒等邪见之戒法。[南本涅槃经卷三十二、华严玄谈卷四]

(五)世间戒与出世间戒。又称在家戒与出家戒。(一)为五戒、八戒等。(二)为出家者应受持之十戒、六法、具足戒等。[正法念经卷五十九、文殊师利问经卷上、天台四教仪集注卷下末]

(六)声闻戒与菩萨戒。又作小乘戒与大乘戒、小戒与大戒。(一)声闻戒为小乘圣者受持之戒律,如‘五、八、十、具’诸戒。(二)菩萨戒为大乘菩萨所受持者,如十无尽戒、四十八轻戒等。[南本涅槃经卷二十六]

(七)作戒与无作戒。又作表戒与无表戒、教戒与无教戒。(一)作戒,依诸种表业而受戒。(二)无作戒,为已受戒而身得戒体。[南本涅槃经卷三十二、大乘义章卷十]

(八)权戒与实戒。又作粗戒与妙戒。乃天台宗所谈,(一)权戒为权教所说之戒律,如‘五、八、十、具’诸小乘戒,瑜伽、善戒诸大乘戒,皆是三乘共门所持,藏、通二教界内卑浅之粗戒。(二)实戒乃实教所说之戒律,如梵网经中十重、四十八轻戒,独为别、圆二教与界外菩萨受持之妙戒。[法华玄义卷四下]

(九)事戒与理戒。又作随相戒与离相戒。(一)事戒系受持三业、四威仪等事相之戒法,如四分、瑜伽、梵网等大、小乘戒皆是。(二)理戒乃戒不见戒相,以安住空、假、中三观为戒律,如圆顿大戒。[摩诃止观卷四之一]

(十)威仪戒与从戒戒。(一)威仪戒,虽受戒,唯外现威仪,但为名利,欲受人尊敬。(二)从戒戒,顺从佛制,清净三业,内外相称,如实受持戒行。[南本涅槃经卷三十二]

(十一)求戒与舍戒。(一)求戒系为求三有之果报而持戒。(二)舍戒乃舍三有之果报,真实受持戒法者。[南本涅槃经卷三十二]


佛学大辞典工具简介

佛学大词典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术语、典故、典籍、专著、名僧、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

佛学大辞典工具使用说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