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
解释:
一般作经论之解释,先说明题号、大意(称为玄谈、玄义),其次用逐文解释(称为入文解释、随文作释)之方式。以智顗大师所著为例,法华玄义系解法华经之玄义,而法华文句则为入文解释。智顗论玄义有名(名称)、体(本质)、宗(目的)、用(作用)、教(佛教全体之组织)等五重玄义,其解释采取七次共解之方式。七次共解即:(一)标章,提示名体等所论之一切问题。(二)引证,引用经典为证据。(三)生起,论名体等之顺序。(四)开合,分析综合。(五)料简,作问答体谈论问题。(六)观心,以名体等为对象,而观心修行。(七)会异,评价他人之异说,令众生趋入理解。
关于解释语句,各宗均有其固有之释法,玆举三论宗、天台宗、密宗等之四释法分述如下:
(一)三论宗所采四种释义为依名释义(又作随名释义)、因缘释义(又作互相释义)、显道释义(又作理教释义、见道释义)、无方释义。吉藏在其所著之二谛义、三论玄义等即采用上述释义法。如真意谓‘真实’,此即依一般意义而解,是为依名释义;真非离俗而独立之真,乃与俗之因缘具有相依之关系,依此故解真是俗、俗是真,是为因缘释义;但真与俗并非固定一成不变,而本具无相之性质,故此解谓显道释义;无相之作用不定,故真、俗无非包含一切法,此解谓无方释义。
(二)天台四释例(又作四大释例、四种消释、四种消文)为因缘释、约教释、本迹释、观心释。智顗之法华文句即采用此种释例。如说教法兴起之因缘,依四悉檀而作四种解释,此即因缘释;基于化法四判教,而作四种解释者,系为约教释;由本迹二门立场作二种解释,即为本迹释;摄教说之内容于自心,而观实相理之解释,是为观心释。
(三)密宗四重秘释即浅略释、秘密释(又作深秘释)、秘密中秘释(又作秘中深秘释)、秘秘中秘释(又作秘秘中深秘释)等四者,即综合一行之大日经疏与不可思议之大日经供养次第法疏所成之解释法。如说阿字是梵王,是为浅略释,显教中处处说之;解大日如来说阿字本不生,是为深秘释;解阿字自说本不生,是为秘中深秘释;解本不生之理,自有理与智,自觉本不生之理,此解谓秘秘中深秘释。又密宗解释梵字、真言等,尚有所谓十六玄门释。[二谛义卷中、法华文句卷一上、法华文句记卷一上、卷一中、大日经供养次第法疏卷下、菩提心义卷一](参阅‘十六玄门’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