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30 00:04:12

佛学大辞典
善书

词:

善书

解释:

即宣说伦理道德而劝人为善之书。其内容以佛、儒、道三教之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思想为主,历来普遍流行于我国民间。其性质极具庶民性,故比佛、儒、道之正规经典更易为民众接受,并依之确立其伦理目标及生活规范。

善书之修文、编纂、注解、印刷出版等之工作者,多为知识阶级或地方士绅,故通常被称为‘善人’。于善书中,有署名者,亦有假托由神仙降临之乩笔所成而不署名者。其中以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等三书流通最广,号称民间宗教之‘三圣经’。三书之中,又以太上感应篇最具代表性。此三书于明清之后,渐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与宗教信仰之重要支柱;而将三圣经中所说之德目实践化者,即为‘功过格’一类之善书。功过格类之善书中,以‘太微仙君功过格’最具传统权威性。此外,袁了凡(1535~1608)之阴骘录(又称了凡四训)则为实践功过格之实际记录,对于明清以来之民间宗教信仰,具有极深远之影响。

一部合刊出版之善书,若具足上举之三圣经、太微仙君功过格,及阴骘录,则堪称为具有代表性之善书。历代以来所流传之善书,多达千万种,乾隆五十四年(1789),善人刘山英编辑发行‘信心应验录’,其内汇辑各种重要之善书,共分九卷,所收善书约一五○种,此种汇编而成之善书丛书极受民间欢迎。又明代以后所刊行之善书,大多汲取当时盛行于民间之‘变文’,而广为流布。


佛学大辞典工具简介

佛学大词典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术语、典故、典籍、专著、名僧、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

佛学大辞典工具使用说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