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
解释:
全称缘起因门六义法。略称因门六义。谓于诸法缘起上,作为‘因’之法具有六义。此说原为华严宗二祖智俨所倡,后由门人法藏(华严宗三祖)承其说,而立此缘起因门六义法。法藏系依据十地经论、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之说,及摄大乘论、成唯识论中之‘种子六义’而立此说。
玆将因六义略述于下:(一)空有力不待缘,谓因之体性为空(以其无自性,故称为空),具有引生果之全部力用,而不待(即不须借助)他缘之力以引生果者,称为空有力不待缘。相当于种子六义中之‘刹那灭义’。(二)空有力待缘,谓因之体性为空,虽具有引生果之力用,然尚须待(借助)他缘之力而引生果者,称为空有力待缘。相当于种子六义中之‘果俱有义’。(三)空无力待缘,谓因之体性为空,不具有引生果之力用,而必须借助他缘之力以引生果者,称为空无力待缘。相当于种子六义中之‘待众缘义’。(四)有有力不待缘,谓因之体性为假有(本体不变,而随缘示现之诸法,称为假有),具有引生果之全部力用,而不须借助他缘之力以引生果者,称为有有力不待缘。相当于种子六义中之‘性决定义’。(五)有有力待缘,谓因之体性为假有,虽具有引生果之力用,然尚须借助他缘之力而引生果者,称为有有力待缘。相当于种子六义中之‘引自果义’。(六)有无力待缘,谓因之体性为假有,不具有引生果之力用,而必须借助他缘之力以引生果者,称为有无力待缘。相当于种子六义中之‘恒随转义’。
上述之因六义,可归纳为下列三种形式,即:(一)因有力不待缘,又作因生。即因之自体具有生果之全部力用(直接原因),而无须假借他缘之力(间接原因)者。(二)因无力待缘,又作缘生。即因之自体无有生果之力用,而必须假借他缘之力者。(三)因有力待缘,又作因缘生。即必须由因与缘两方之力,才能生果者。此三种形式非全然有个别之义,惟其观点不同而已。其实,此三种形式互含摄其全体,即谓‘因生’时,其因含摄缘之全体;而谓‘缘生’时,则缘夺因之全
用,然其中亦含摄有因之义;又谓‘因缘生’时,则因与缘二者俱存。盖因之自体,非有实质性,此为空义;以其待缘而生故,是为有义。由此可知,因之自体具空、有二义,以上述三种形式各具空、有二义,而形成因之六义。
关于因六义所根据之论说,有十地经论卷八所举之四种深观,即:(一)非他作,自因生故。(二)非自作,缘生故。(三)非二作,但随顺生故,无知者故,作时不住故。(四)非无因作,随顺有故。及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四之说
(大三一·七一二下):‘自种有故,不从他;待众缘故,非自作;无作用故,非共生;有功能故,非无因。’此外,尚有摄大乘论及成唯识论中之‘种子六义’说。表解如前页。
盖因六义乃华严宗撷取始教所谓之‘种子六义’等说,转用于终教所谓之如来藏思想上,而认为如来藏为万有之因,具有六义,由此则可成立一乘无尽缘起之义。又因六义虽系根据‘种子六义’等说而立,然其义理则与‘种子六义’大异其趣,‘种子六义’系就阿赖耶识而论,‘因六义’则就真如之如来藏心而论,二者相异之处甚多。[梁译摄大乘论卷二、成唯识论卷二、华严五教章卷四、华严经搜玄记卷三下、华严五十要问答卷下](参阅‘种子六义’5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