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30 00:04:12

佛学大辞典
大智度论

词:

大智度论

解释:

梵名Maha^prajn~a^pa^ramitas/astra。凡一百卷。为印度龙树菩萨着,后秦鸠摩罗什译。又称大智度经论、摩诃般若释论、大智释论、释论、智度论、智论、大论。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系诠释大品般若经之论著。‘大智度’为‘摩诃般若波罗蜜’之意译。相传本书之原文有十万颂之多,据推测,今本百卷系鸠摩罗什缩译而成者。罗什译本中,最初之三十四卷,为全译本,系大品般若初品之注释。其后各卷所译,则经罗什加以节略。本书若全部译出,或有千余卷之数。卷首之序文为僧睿所作。全书所引经典极多,为理解大乘佛教之重要论书。

本书对学说、思想、用例、传说、历史、地理、实践规定、僧伽之解说甚为详细。所引用之经典、论书包含原始佛教圣典、部派佛教诸论书,以及初期大乘之法华、华严等诸经典。并言及胜论派及其他印度一般之思想,可谓为当时之佛教百科全书。本书为龙树晚年之著作。在般若思想之弘扬上,龙树之另一大作‘中论’系站在‘般若皆空’之否定立场而言,然本书则是立足于‘诸法实相’之积极肯定立场,并极力阐明大乘菩萨思想及六波罗蜜等宗教之实践,故由本书即可了解龙树以前佛教学说之大要。又龙树以后大乘佛教等诸说,几皆以本书为中心而开展。此即龙树所以被誉为‘八宗祖师’之理由。故本书不仅为印度唯识思想形成之重要典籍,即连‘大乘起信论’所说之真如思想、空与中道思想之相即,均深受本书之影响。此外,本书中之佛身观与法身观,是密教思想之先驱,且为真言陀罗尼之根源。

本书译于姚秦弘始四年(402)至七年,自译出以来,研究风气甚盛,与三论学派(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相合,则成为四论学派,为历来各宗所依用援引之重要论典,天台之四教义卷十二即尊之为‘大乘通申论’。近年来,台湾研读此书之风气甚盛,故坊间流行数种版本,且有新式分段排版本。敦煌及新疆等地所发掘之古写本,题名为‘摩诃般若波罗蜜优婆提舍’。以现行本与古写本互相校合,则知现行本中有不少脱误之处。本书注疏极多,较重要者有大智度论抄二十卷(慧远)、大智度论疏(昙影)、大智度论疏十四卷(僧侃)、释论玄门一卷(慧思)、大智度论释十卷(行贺)、大智度论疏二十四卷(慧影)等。[出三藏记集卷二、卷八、卷十、大唐内典录卷三、卷五、续高僧传卷十三、大智度论の古本に就て(秃氏祐祥,龙谷大学论丛第二五七)、炖煌出土智度论に就て(本田

义英,宗教研究新第六之二)]


佛学大辞典工具简介

佛学大词典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术语、典故、典籍、专著、名僧、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

佛学大辞典工具使用说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