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30 00:04:12

佛学大辞典
如是语经

词:

如是语经

解释:

如是语,巴利名Itivuttaka。凡四篇(巴nipa^ta,集),共计十一章(巴vagga,品)一一二经。音译伊谛佛多伽。为巴利语经藏小部(Khuddaka-nika^ya)第四经。第一篇有三章二十七经,第二篇有二章二十二经,第三篇有五章五十经,第四篇有一章十三经。如是语,即‘如此说’之意;盖每经之经尾有iti(……如是)或Ayampiatthovuttobhagavata^itimesutanti(我闻世尊说此义)之结语,经首则以vuttam(曾如是言)或Vuttam!hetam!bhagavata^vuttamarahata^timesutam!(我闻世尊、应供曾如是说)为始,各经中亦常用itivuccati(如是言)之定型文句,由是可知本经经名之由来。

各经系由散文(长行)与偈颂所构成,经之前后有定型之序文与结文,散文之结尾有‘世尊于此如是说’之定型文句,其后即为偈颂,用来重复阐说散文之内容;盖偈颂之于散文的关系而言,系表示重颂(梵geya,巴geyya,即祇夜),此种定型结合文句乃本经重要特征;惟第三篇第四章、第五章及第四篇中,亦有缺首尾之定型文句和表示重颂之定型结合文之经。又各章之末皆附有摄颂。从内容而言,本经系从采用重颂形式之经典中,收集由一法至四法之与法数有关者,即由第一篇至第四篇,分别阐说一法至四法。全经内容广泛而分岐,然亦包含多种重要思想,其中主要部分为有关出家者之教理,亦包括有关在家者之教说。又叙述之教法简雅,多存有古经之风格。据现代学者推测:(一)从成立史而言,第一篇、第二篇成立时代较古,第三篇、第四篇中有被认为系后来附加者。(二)部派佛教分裂前后所成立的巴利小部之原型,于形成之最初期即包含有本经。

于汉译经典中,相当于本经者为玄奘译于永徽元年(650)之本事经,凡七卷,共计一三八经,由三法品所成。将汉译本事经与巴利本如是语经互相对照之下,显然系统不同,然两者实系出于同一源流。又本事经之梵名为Itivr!ttaka,意即‘如此生起、过去发生之事’,与巴利本之‘如是语’,语意出入极大。然若比较巴利语与汉语系统之经典传承,应以巴利本较接近最原始之型态。此外,本经现有原文本出版及英译本(SayingsofBuddha,NewYork,1908)、日译本(南传大藏经第二十三册)等。[善见律毗婆沙卷一、B.C.Law:AHistoryofPa^liLiterature;G.P.Malalasekera:DictionaryofPa^liProperNames;K.Watanabe:AChineseCollectionofItivuttaka(JournalofP.T.S.1906~1907);M.Winternitz:AHistoryofIndianLiterature,vol.Ⅱ,南北两伝の本事经(渡边海旭,壶月全集上卷)、原始佛教圣典の成立史研究(前田惠学)]


佛学大辞典工具简介

佛学大词典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术语、典故、典籍、专著、名僧、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

佛学大辞典工具使用说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