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30 00:04:12

佛学大辞典

词:

解释:

忍辱、忍耐、堪忍、忍许、忍可、安忍等意。即受他人之侮辱恼害等而不生嗔心,或自身遇苦而不动心,证悟真理,心安住于理上。依经论所载,忍有多种分类:

(一)二忍:(1)生忍与法忍。据大智度论卷六载,虽受众生迫害或优遇,仍不执于其违顺之境而忍,又观众生无初、中、后之别,而在众生之上体认空理,不堕于断、常二边,不陷于邪见,此即生忍(又作众生忍);体认一切事物之实相为空,心安住于此真理之上而不动,此即法忍(又作无生法忍)。然同论卷十四、卷十五所说则稍有差异,谓忍耐众生之迫害、礼遇,称为生忍;对心法(即嗔恚、忧愁等属于心者)、非心法(即寒、暑、风、雨、饥、渴、老、病、死等不属于心者)之忍耐,称为法忍。(2)世间忍与出世间忍。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九福田相品谓,初心菩萨以有漏心,依诸果报福业,对所遇世间苦乐违顺之事加以忍耐,称为世间忍,即有相、有漏之安忍;大菩萨安住法性之理,自在表现各种作用,而无丝毫执着,称为出世间忍,即无相、无漏之安忍。(3)安受苦忍与观察法忍。据大明三藏法数卷五之说,前者即能安心忍受疾病、水火、刀杖等苦,而不为所动;后者即观察诸法体性虚幻,本无生灭,信解真实而心无妄动,安然忍可。

(二)三忍:(1)忍辱波罗蜜分为三种,世亲摄大乘论释卷七载,三忍为:1.耐怨害忍,即受他人之怨憎恼害亦加以忍耐。2.安受苦忍,即为疾病、天灾所逼亦加以忍受。3.谛察法忍,又作观察法忍,即谛察诸法不生不灭之真理,心无妄动。其中,后者为前二者之所据。前二忍相当于大智度论所说之生忍,后者相当于法忍。据俱舍论光记卷二十六载,此三忍各以无嗔、精进、慧为体。又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十二列举十八任持,以此三忍分别配于不舍有情任持、舍下劣心任持、无生法忍任持。(2)三法忍,证悟法理而安心,分为三种。依无量寿经卷上、月灯三昧经卷二等,三法忍即:1.音响忍,又作随顺音响忍。指听闻佛说法之音声,能知诸法道理,安住于法。2.柔顺忍,又作思惟随顺忍。指藉自己思惟,而随顺诸法之真理,安住于法。3.无生法忍,又作修习无生忍。即离相,顿契于法之真理而安住。有关得此三法忍之菩萨究应配于何阶位,诸说纷异,法位配以仁王经五忍中之前三忍,慧远配以同经五忍之中间三忍,新罗憬兴则配以同经中之第一伏忍之三位。(3)喜、悟、信三忍。即观阿弥陀佛,或信其本愿所得利益之无生法忍之三名。善导观经疏序分义解释经中‘得无生法忍’之句,举出三忍之名,主张十信位菩萨所得之忍,绝非解行以上之忍。依此,日僧良忠称于十信位中所得之忍为信忍,又作十信中忍。是时欢喜而大悟,故名喜忍、悟忍。证空谓领解观门为无生忍,此乃信本愿所得之利益,故名信忍;亲鸾则作为得他力信之一念时之利益。(4)伏忍、柔顺忍、无生忍三忍。据天台宗,通教三乘与共之十地中,第一干慧地之菩萨为伏忍,第二性地之菩萨为柔顺忍,第三八人地、第四见地之菩萨名无生忍。

(三)四忍。据思益梵天所问经卷一载,四忍即:(1)无生法忍,忍可诸法之自性空寂本来无生。(2)无灭忍,忍可诸法本来不生无灭。(3)因缘忍,忍可诸法依因缘生,本来无自性。(4)无住忍,即心不住着而无异念相续。

(四)五忍,依菩萨证悟法理而安心之程度所立之阶位。据仁王般若经卷上,五忍为:(1)伏忍,即已制伏烦恼,然尚未断灭。指地前之三贤位(十住、十行、十回向)。(2)信忍,即已得无漏信之初、二、三地菩萨。(3)顺忍,即顺理而趣向无生果之四、五、六地。(4)无生忍,即悟入诸法不生之理而安住之七、八、九地。(5)寂灭忍,即断诸惑而寂静安住之第十地及佛果。此外,前四忍各分上、中、下,后一忍分为上、下,合为十四忍。

(五)六忍,又作六忍法。据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载,六忍为:(1)信忍,信一切法即空之忍。(2)法忍,认一切法即假之忍。(3)修忍,修中观,知一切法理事圆融之忍。(4)正忍,认确实中道之忍。(5)无垢忍,信证无烦恼染污之清净心之忍。(6)一切智忍,得一切智,忍可中道之法的最上忍。

(六)十忍:(1)指菩萨忍受真理而得之十种安住心。据旧译华严经卷二十八之十忍品载,十忍即:随顺音声忍、顺忍、无生法忍、如幻忍、如焰忍、如梦忍、如响忍、如电忍、如化忍、如虚空忍。(2)指菩萨之十种忍受行。依宝云经卷一所记,十忍即:内忍、外忍、法忍、随佛教忍、无方所忍、修处处忍,非所为忍、不逼恼忍,悲心忍、誓愿忍。

此外,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六又举出三十二种安忍,即:无贪、不害、无热恼、无嗔、无恨、无念、无诤、不染欲境、能护自他、顺菩提心、无分别心、不着生死、顺业果、身清净、口意清净、坚固不退、言说自在、无遍计、自觉圣智、将护彼意、修四梵行不随禅生、于人天乐得自在、相好圆满、梵音深妙、灭除诸恶、远离悭垢、除断嫉妒、舍诸怨贼、近菩提分、离诸不善、乐处寂静、获诸佛法。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二忍品则列举自性忍、一切忍、难行忍、一切门忍、善士忍、一切种忍、遂求忍、此世他世乐忍、清净忍等九种忍。经论中并谓‘忍’具有为十利之本、诸佛神通之原、一切出家之力、伏诸恶、渡生死而至涅槃等功德利益。[长阿含经卷二十一战斗品、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十不善品’、佛遗教经、正法念处经卷六十观天品。大般若经卷三六六巧便行品、六度集经卷五。解深密经卷四地波罗蜜多品、三卷本大般涅槃经卷下、首楞严三昧经卷上、大宝积经卷四十五、大方等大集经卷十二无言菩萨品、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七、卷九十二、大智度论卷三十、法界次第初门卷下之上](参阅‘二忍’196、‘十忍’438、‘三法忍’571、‘五忍’1097、‘六忍’1265、‘四忍’1697)


佛学大辞典工具简介

佛学大词典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术语、典故、典籍、专著、名僧、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

佛学大辞典工具使用说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