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30 00:04:12

佛学大辞典
悲华经

词:

悲华经

解释:

梵名karun!a^-pun!d!ari^ka-su^tra。凡十卷。北凉昙无谶(梵Dharmaraks!a)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本经说明阿弥陀佛及释迦等之本生,并以对照方式叙述净土成佛与秽土成佛之思想,尤特别称扬释迦如来秽土成佛之大悲。

本经共分六品。第一转法轮品与第二陀罗尼品,描写类似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之莲华尊如来(梵Padmottara)之莲华世界。第三大施品叙述寂意菩萨(梵S/a^ntimati)问佛陀出现于秽土之理由,佛陀告以出现于不净国土,系由于大悲心以及前生之誓愿(本愿)而来,遂广说无诤念王之故事。第四诸菩萨本授记品叙述无诤念王由于大臣宝海之劝告,而起净土成佛之誓愿,并由宝藏如来授记,将来必成无量寿佛(梵Amita^yus,Amita^bha,音译阿弥陀);其后千名王子顺次受记,名为观世音、得大势、文殊师利、普贤、阿■佛等。大臣宝海之子八十人及弟子三亿人,亦各发无上菩提心,受秽土成佛之记别。宝海本人更起五百大愿,愿于五浊恶世成佛,宝藏如来授记其成佛时名为释迦牟尼如来,且称之为大悲菩萨。第五檀波罗蜜品叙述大悲菩萨之菩萨行,以布施波罗蜜为主,而述其所经过之种种本生谈。第六入定三昧门品明示释迦佛之入定三昧,并列举十种经名。

本经现有二种译本,除本经外,另有大乘悲分陀利经,凡八卷,三十品,秦代译者失佚。据出三藏记集卷二所载,或谓本经为东晋道龚和上所译;又据开元释教录载,本经共有四译,即西晋竺法护译闲居经一卷、大乘悲分陀利经(秦代译者失佚)、北凉道龚译悲华经十卷、昙无谶译悲华经十卷;另据历代三宝纪卷六法护译经条载,闲居经有十卷、一卷二部,一卷经系由生经(亦法护译)所别出,十卷经则为悲华经之异译。但依今人之说,道龚所撰者可能为八卷之大乘悲分陀利经,而法护所译之一卷闲居经应系由生经别抄而成者,十卷闲居经亦不宜视为本经之异译;又本经与增一阿含经、无量寿经、阿■佛国经、法华经等,或亦有密切关系。

西元一八九八年,印度之佛教学者达斯(Das,BahuSaratChandra)刊行本经之梵本,分为转法轮、陀罗尼、弃施、菩萨授记、布施等五品。西藏译本系九世纪顷,由印度之胜友(梵Jinamitra)、天主觉(梵Surendra-bodhi)、智慧铠(梵Prajn~a^-varman),及西藏翻译官智慧军(藏Ye-s/es-sde)等共同译成,凡十五卷、五品。此二本之记述均与本经雷同。此外,本经在我国流传极广,抄经亦多,出三藏记集卷四失译杂经录及法经录卷二众经别生录中,即列举宝海梵志成就大悲经等十九部。[出三藏记集卷十四、梁高僧传卷二、法经录卷一、历代三宝纪卷九、静泰录卷二、卷三、大唐内典录卷三、古今译经图纪卷三、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三、开元释教录卷二、卷四、卷十四、净土教の研究、净土教の起原及发达(望月信亨)]


佛学大辞典工具简介

佛学大词典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术语、典故、典籍、专著、名僧、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

佛学大辞典工具使用说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