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30 00:04:12

佛学大辞典
无碍

词:

无碍

解释:

(一)梵语apratihata。又作无阂、无碍、无障碍、无挂碍、无所挂碍。谓无障碍。无碍有心无碍、色无碍、解无碍、辩无碍等区别。品类足论卷五载有四无碍解,法无碍解、义无碍解、词无碍解、辩无碍解。大宝积经卷十四举出三种无碍,(一)总持无所挂碍,略作总持无碍。谓菩萨得大总持(大陀罗尼),不失善法,不生恶法,于一切言语诸法分别知悉无碍。(二)辩才无所挂碍,略作辩才无碍。谓菩萨得大辩才,能随机说大小乘法,悉皆通达。(三)道法无所挂碍,略作道法无碍。谓菩萨得大智慧,能通达大小乘法与世间语言文字。

新华严经卷五十六载,如相回向位(十回向之第八)之菩萨有众生无碍用乃至力无碍用等十种自在作用(十无碍用);同经卷四十六说诸佛具十种无障碍住。此外,华严经疏卷一载,毗卢遮那佛身具如下十无碍:用周无碍、相遍无碍、寂用无碍、依起无碍、真应无碍、分圆无碍、因果无碍、依正无碍、潜入无碍、圆通无碍。华严经探玄记卷三载,莲华藏世界具如下十无碍:情事无碍、理事无碍、相入无碍,相即无碍、重现无碍、主伴无碍、体用无碍、隐显无碍、时处无碍、成坏无碍。华严法界玄镜卷上有四法界之说,详述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之相,谓无碍有圆融无碍(万法圆融,互不障碍)与自在无碍(对一切障碍能自在冲破)二义。又佛之智慧称无碍智;阿弥陀佛之光明称无碍光(十二光之一);佛称无碍人;一乘法称无碍道。[大品般若经卷十六、大智度论卷六、卷七十二、华严经疏卷四、卷十一、卷五十六]

(二)(552~645)唐代僧。俗姓陈,生于成都。十岁至长安,依道安法师出家。天和三年(568)受具足戒。建德三年(574),北周武帝兴法难,师遂隐遁。隋代开皇年间(581~600)复出,住永宁寺。后听超法师讲大智度论,又至长安学十地、阿毗昙等。大业二年(606),至洛阳四方馆教授经论。五年,移住庄严寺。武德八年,返故居,修无相观。贞观十九年示寂,世寿九十四。

(三)(1590~1643)明代僧。歙州人,俗姓王。出家于黄山,依匡庐敬堂学经教。偶谒湛然澄公,悟别传密旨,乃入湘乡荆紫山隐居。崇祯十六年示寂,世寿五十四。


佛学大辞典工具简介

佛学大词典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术语、典故、典籍、专著、名僧、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

佛学大辞典工具使用说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