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30 00:04:12

佛学大辞典
有无

词:

有无

解释:

梵语bhava-abhava。为有与无之并称。指存在和非存在。有,即指一切存在之物,亦指其存在之方式与型态。无,系与‘有’相对称。在佛教中,若认为一切存在之物皆为一时之假相,称为假有,以其随因缘而生灭,故无固定不变之常住实体(我、自性),即无我、无自性之说;反之,若谓一切为不变之常住(实有),而永久存在,则为有见、我见。如能超越此种有见、我见,即可了知无常、无我、空等之理。然此无我、无常、空等,绝不可视为一种虚无思想,而须透彻了解其真义。

释尊在世时,每遇对此理有误解者,必灼然驳之。虚无思想被佛教置评为‘虚无空见’,其与我见、有见同为执着,故皆须破除。释尊主张一切皆有亦皆无,此乃中道之说法,能破除有、无二边之执着,进而了悟实相之理。由此可知,佛教通常所谓之无,并非单纯指相对于‘有’之‘无’,而系指超越于有、无二边之空而论,为明示此点,佛教遂发展出一明确之体系,此即龙树(梵Na^ga^rjuna,150~250)之‘中论’。其书直破有之思想,并昭然揭示空之真义,使人不致再将空视同虚无思想,而陷于空见与有见之谬途。如能破除一切无、有、虚无等执着,而自其中跃出者,即能得到真正解脱,而自在无碍。

盖有、无二者,本为一法之二义,即诸法由因缘而生,确实存在,是为有;而以诸法由因缘所生,故无自性,是为无。若执着其中任何一义,皆易落于偏狭不正之见解中,故佛陀主张中道之说,以破除有、无二边之见解,如此方能体悟诸法之真实义。[杂阿含经卷十二](参阅‘有’2426、‘无’5068)


佛学大辞典工具简介

佛学大词典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术语、典故、典籍、专著、名僧、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

佛学大辞典工具使用说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