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30 00:04:12

佛学大辞典

词:

解释:

(一)梵语bandhana或sam!yojana。又作结使。即使烦恼。结,为系缚之义;盖烦恼系缚众生于迷境,令不出离生死之苦,故有此异称。诸经论所说结之类别有多种,略举如下:

(一)二结。据中阿含经卷三十三载,结有悭、嫉二种。

(二)三结。(1)增一阿含经卷十七举出身邪结(又作身见结)、戒盗结(又作戒禁取见结)、疑结等三结。五见与疑等六烦恼,亦包含于此三结之中。(2)阿毗昙甘露味论、俱舍论卷二十一等谓,爱、恚、无明三者称为三结。若断灭此三结,则可得预流果,能断一切见惑。(3)光赞般若经卷二则举出贪身、狐疑、毁戒等三者为三结。

(三)四结。(1)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举出欲结、嗔结、痴结、利养结等四种。(2)又作四身结、四缚。即成实论卷十、鞞婆沙论卷二、大乘义章卷五本等所列举之贪嫉身结、嗔恚身结、戒取身结、贪着是实取身结(又作见取身结)。

(四)五结。(1)中阿含经卷五十六、阿毗达磨发智论卷三、集异门足论卷十二、俱舍论卷二十一等所说之五结。分为五下分结与五上分结两种。五下分结,系将众生结缚于欲界之五种烦恼,即:有身见结、戒禁取见结、疑结、欲贪结、嗔恚结等五结。五上分结,系将众生结缚于色界、无色界之五种烦恼,即:色贪结、无色贪结、掉举结、慢结、无明结等五结。(2)总摄上记欲界、色界、无色界等之五结为贪结、嗔结、慢结、嫉结、悭结等五项。

(五)九结。杂阿含经卷十八、阿毗达磨发智论卷三、辩中边论卷上等列举爱、恚、慢、无明、见、取、疑、嫉、悭等九种烦恼为九结。此系六种根本烦恼(将‘见’分身、边、邪三见,称为见结;见取见与戒禁取见合并为取结)加上嫉结、悭结,而成九结。大毗婆沙论卷五十说九结之体(自性)共有一百种。[杂阿含经卷三十二、大毗婆沙论卷四十六、卷四十九、成实论卷十杂烦恼品、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六](参阅‘九结’148、‘四结’1779)

(二)梵语nigamana。因明用语。为古因明所立五支作法中之第五支。即全部论式之结论,亦即宗支(命题)经过论据之肯定后再次加以复述。印度自古即普遍流行因明之法,其时系以宗、因、喻、合、结等五部分组成一论式,至六世纪之陈那锐意改革古因明之缺点后,后人称为新因明。陈那以为结支为多余者,遂将之删除;盖其作用,归摄于宗支即可,而因明组织之严密,至此更趋完备。(参阅‘五支作法’1069)


佛学大辞典工具简介

佛学大词典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术语、典故、典籍、专著、名僧、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

佛学大辞典工具使用说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