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
解释:
梵语pa^tra,巴利语patta。系钵多罗、钵和罗之略称。又作钵盂。乃僧尼所常持道具(比丘六物、比丘十八物)之一,一般作为食器。圆形、稍扁、底平、口略小。其材料、颜色、大小,均有定制,为如法之食器,应受人天供养所用之食器,又为应腹分量而食之食器,故又译作应器、应量器。律制规定,出家之行者必用制定之钵。
钵之材料,如为铁制,则称铁钵(巴ayo-patta);陶土制者,则称瓦钵(巴mattika^-patta)、泥钵、土钵。至于盛钵之袋,称为钵囊、钵袋。而为防止钵盂倾倒之钵台,称为钵支;释尊所用之钵,称佛钵(石钵则仅限佛可使用)。后世亦有用涂漆之木钵,然此为外道所用,而非戒律所定范围内者。
补修破损之钵有五种方法,称为五缀钵,即:(一)以细钉塞孔。(二)安小铁片打入令牢。(三)如鱼齿四边铰破内外相夹。(四)以铁片掩孔,周围钉之。(五)用屑末(碎铁末或磨石末)。破损之钵如破五缀(一缀为两指之长度,约六公分)以下始须修补,如破五缀以上,则不须修补,而可要求重换新钵。经修补后再用之钵,则称五缀钵。
钵之大小于各律典中皆有差别,其容量亦因名称而异,通常有上钵、中钵、下钵之别,依十诵律卷四十三载,上钵可容三钵他之饭、一钵他之羹,及其余可食物半羹;下钵可容一钵他之饭、半钵他之羹,及其余可食物半羹;中钵容量则居间。又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五谓,一钵他相当于三十两饭,则三钵他饭为二升;一钵他羹与其余可食物半羹共计一钵他半,则为一升。除上、中、下三钵之外,另有;(一)过钵,又作大钵,比上钵大。(二)减钵,又作非钵,比下钵小。(三)随钵,即浅铁钵之助食器,相当于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