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30 00:04:12

佛学大辞典
香港佛教

词:

香港佛教

解释:

香港原属广东新安县,唐代时为南海贸易、交通必经之地,古称屯门。一八四二年,清廷割让予英国,始为英属地。迄今,已为国际知名之东方港口。此地最早之佛教史迹为唐代杯度禅师驻锡之道场,有杯度庵与灵渡寺,今仍有杯度洞、杯度井等遗迹。当地几乎与广州同时有佛教之存在,惟不甚发达。

民国以来,佛教才正式传入香港。民国五年(1916)先有佛学会之组织,次有卢家昌等人之设极乐院,茂峰法师之弘扬天台教义,其次有九年太虚大师之讲经法会,影响渐广。十四年,成立以宣扬密教为主之‘居士林’。其后更有藉开设素菜馆以传扬中国佛教者,如蟠桃天、卫乐园、小只园等素食处,形成香港佛教发展中之特色。同时,新界各地原有之佛教寺院,亦逐渐恢复。无论僧侣、居士皆积极推动发展佛教,有‘哆哆佛学社’专弘净土,另有竹林禅院、鹿野苑之创建。又有张莲觉居士之建东莲觉苑与创办女子佛学院等。一时素食、讲经、弘法之风颇盛,遂有香港佛学会、香港佛教青年会之成立与‘人海灯’月刊之发行。

民国二十五年,东华医院举办香港有史以来第一次之‘万善众缘水陆大会’,由禅宗泰斗虚云和尚主持。至此,天台、净土、禅宗、密宗,乃至法相等宗,皆于此地次第展开,不论弘法、修持、文化,或佛教学院之教育上,均奠定相当之基础,呈现多样性发展之佛教。此种现象一直至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为止。

二次大战结束后,香港渐恢复原来之繁华景象。旋以大陆赤化,遂有甚多僧侣流亡此地。其中定居下来者,多自创小型寺院或精舍以安居,乃形成颇多公寓式之寺院与精舍,此亦为香港佛教特色之一。目前香港佛教之僧伽教育及一般社会事业方兴未艾。能仁书院,为佛教界所创办之大学,另有宝觉中学、大光中学等普通中学,又有佛教图书馆、‘内明’、‘香港佛教’等杂志,及慈幼院、安老院、佛教墓园、佛教医院等事业均在日益发展中。此外,居士佛教方面,也有法相学会、金刚乘学会、法住学会等团体。

大体而言,由于香港居民多为广东人,故香港佛教在本质上是广东佛教之延伸。然近数十年来,由于社会型态之变易,乃逐渐发展出一种与旧日广东佛教不全相同之型态。[香港佛教(张曼涛,佛光学报第二期)]


佛学大辞典工具简介

佛学大词典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术语、典故、典籍、专著、名僧、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

佛学大辞典工具使用说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