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
夷夏论
词:
夷夏论
解释:
全一篇。南齐顾欢撰。内容系辩论佛道二教之异同。全篇共计八百余字。作者初引玄妙内篇之老子托胎于天竺维卫国夫人净妙、法华经与无量寿经所举之释迦成佛于尘劫之数,及太子瑞应本起经所载之释尊为国师、道士、儒林之宗等文,以论述‘道即佛,佛即道,其圣则符,其迹则反’之理。
次论夏(中国)、夷(印度)二国于服饰、葬制、仪礼、教法之差异,谓‘舟、车均于至远,而有川、陆之节’,以喻若将佛教之习俗强移至中夏,则难脱悖德犯俗之嫌,因二教于道虽相类似,于俗则大背,故顾欢作此论以驳斥当时有关二教异同之论点。顾欢又认为佛教之涅槃与道教之仙化,于实虽相合,然自得道之迟速难易而言,涅槃之‘无生’(迟)迥异于仙化之‘无死’(速)。顾欢并将佛道二教互做比较,举出:佛教文而博,道教质而精;佛言华而引,道言实而抑,抑则明者独进,引则昧者竞前;佛经繁而显,道经简而幽;佛为破恶之方,道为兴善之术;佛迹光大,道迹密微等诸项,以略述二教之优劣。今收于南齐书卷五十四、南史卷七十五顾欢传、全齐文卷二十二、玉函山房辑佚书子编道家类等。
据南齐书所载,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曾学于雷次宗,后于天台山开馆教授,永明元年(483),被征为太学博士而不就。性好黄老,长于道术,年六十四,卒于剡山。著述有论语顾氏注一卷、道德真经注疏八卷等。夷夏论系为融合佛道二家互相之非毁而撰,然意仍偏党道教。故当时刘宋司徒袁粲曾托道人通公以书驳斥本论,顾欢亦作书答辩之。此外,佛道二家尚有多人作论以评驳本论。[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唐书卷四十七经籍志]